在省溪革命斗争史中,张麟书可谓是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表面身份上,张麟书是地方官绅,一九二零年当过省溪县高楼坪乡团防局局长,一九三二年改任高楼坪乡治保调解主任,暗中又是省溪县苏维埃政府南区主席,联络豪杰,聚集英雄,支援红军,策划斗争,为省溪革命斗争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九五零年应邀出席玉屏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又向人民政府提出了田万公路从田坪、高楼坪境内穿过的设想,极大便利了万山解放初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忧国忧民多积善。一八九五年六月,张麟书出生在省溪县高楼坪乡张家山一个富裕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小小年纪便被乡民们喊作“麟书先生”。青年时代,接触进步革命学说,尤喜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学说,越读越充分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帝国主义欺凌中国和国内军阀战争更是忧心忡忡,对省溪县局势时感不安。一九二零年至一九二五年,省溪县遭遇“庚申、辛酉大灾年”、“甲子、乙丑大灾年”,哀声四起,饿殍载道。面对当时省溪县境内兵匪猖獗、灾害连连的状况,张麟书毅然挺身而出,担任高楼坪乡团防局局长。一面给饭送粮,救济穷苦,一面说服父亲借钱借粮给乡民以度难关。在维护乡里稳定的同时,帮助民众发展生产,深得乡民尊崇。一九三一年五月,省溪县高楼坪乡黄舍田青年姚玉清在追随贺龙南征北战后,受贺龙指派,回省溪县秘密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地下革命武装斗争。姚玉清回到省溪,聚集豪杰,结交勇士,联络民众,积极筹建省溪县苏维埃政府和黔东省溪纵队。在中华山侠僧杨进一的引荐下,张麟书在中华山与姚玉清结识,并推荐姚玉清去黑硐子矿场陈万顺老板那里做管班,进一步开展矿工联络工作。姚玉清在张麟书积极配合下,聚集了一批热血勇士。一九三一年农历八月十五,省溪热血勇士们聚集在高楼坪乡黄舍田姚玉清家,秘密成立省溪县苏维埃政府和组建黔东省溪纵队。就这样,在黔东高原上的小古城省溪县,有了一支劳苦大众自己的武装力量——省溪纵队。为了积极配合省溪苏维埃政府和省溪纵队的革命活动,更好地联络民众,一九三二年,张麟书改任高楼坪乡治保调解主任,秉公执法,调解了很多民事纠纷,遏制了许多恶性事件的发生,为稳定地方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工农红军的到来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一九三六年,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由湖南龙溪口而上,驻扎高楼坪老院子、贾溪垅、堰上一带,筹集粮草,整顿修养。张麟书开仓取谷四十余石,连夜加工碾米,嘱托堂弟张承顺、堂侄张远元及长工杨云周等人将米连同两百大洋,送到红军驻地,及时给红军补充了给养。贺龙军长亲自书信一封,表达感谢之情,并夸张麟书深明大义,一片碧血丹心为革命。张麟书深受鼓舞,为省溪革命斗争更加尽心尽力。解放后,张麟书将自卫队枪支及家产全部交给新政府,也从未向人炫耀过自己的革命经历,附近乡民都只知道他是一个赤诚为善的好人。因为张麟书深明大义、赤诚为善、居功不耀,被人民政府划为开明地主。一九六零年,张麟书先生病逝,终年六十五岁。(本文节选自微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