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严重精神类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症状,随着患者进入老年阶段,出现身体感觉机能下降,社会功能逐渐退缩等一些阴性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和自我效能感[1]。
研究[2]显示:认知损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往的生活行为、学习行为和技能行为等康复训练虽能延缓老年患者活动能力的退化[3-4],但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训练难度不会随着患者的活动功能随时调整训练等级,患者往往被动参与或不能坚持到训练结束。
有研究[5]报告:实施有效的预防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衰退的干预措施,可延缓或预防患者感觉和活动能力的退化,提高自我效能,而感觉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研究较多[6],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鲜见报告,为此,我科针对老年患者的兴趣、体能和专注度特点,以感觉运动训练为技术原理设计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运动训练课程,通过肌肉训练、感官刺激和综合训练,帮助患者提升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感觉运动训练,包括生活和社交技能训练,训练10周,共30次。
和进行人员培训训练小组由7名医护人员和2名康复治疗师组成,其中精神科主治医师2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和护师1名,康复治疗师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负责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分析,了解训练效果,随时调整训练方法,把关入组标准,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进行MMSE测定;主任护师负责追踪训练小组人员的执行力及患者的训练安排,负责本课题的设计与培训,监督课题进展情况;副主任护师负责评判患者训练效果,做好患者心理疏导;主管护师和护师负责准备训练所需物资材料,组织并开展患者训练,课后跟踪支持,每2周兑换代币券,收集和整理资料、数据;前期由精神康复科和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两个团队编制《感觉运动训练手册》,共10节课程,包含4个训练模块,精神康复治疗师参与编制《感觉运动训练操作手册》,训练时对患者进行示范和指导,并培训小组成员使其能掌握培训内容和技能。
将30例患者按入组时间先后分组,每5例患者组成1组,共分6组,每2组进行比赛,胜者得分。由康复治疗师负责示范和指导,护士组织训练,3次/周,45min/次,共10周,总共训练30次,同一模块训练2周,第9、10周综合训练,训练地点为活动室。《感觉运动训练手册》包括4个训练模块。
训练模块1:上半身训练3节(趣味投篮、趣味排球和桌面保龄球)。
训练模块2:下半身训练两节(趣味射门和太空漫步)。
训练模块3:感觉训练两节(蒙眼猜水果、人体雕塑)。
训练模块4:综合训练3节(大小球、套圈和趣味接力赛)。训练所需物资材料均由精神康复科统一提供。
训练模块1:
①趣味投篮,设置投篮距离,患者投篮10次,每进1球加1分;
②趣味排球,在活动室中间拉上丝带,患者手持硬纸板,将排球(用气球代替排球)从丝带上方击落至对面;
③趣味保龄球,患者每人投掷保龄球(玩具保龄球)3次,以打倒目标的数量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