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第三人民医院 欢迎您的到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门诊电话
  • 办公室电话
  • 党办电话(投诉)
  • 心理咨询热线

健康科普

当前:首页> 健康科普 > 身心健康 > 正文

身心健康 医疗保健

做好这些事,帮孩子摆脱开学焦虑

  • 2023年02月16日
  • 字体

图片


随着寒假结束,中小学生陆续开学。但林先生却对自己的孩子有些担心。今年初三的小林出现了紧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对“返校上学”产生了剧烈的厌恶。林先生只好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对小林的负面情绪进行调节和纾解。

  

      小林这种现象在一些媒体报道中,被概括为“返校忧郁症”,即想到开学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繁重的学业,孩子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的情绪,对返校存在心理阴影。正值开学季,一些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返校忧郁症”。


  如何判断“返校忧郁症”的严重性?家长们又该如何应对?


  青春期更易出现“返校忧郁症”


  “‘返校忧郁症’或‘开学焦虑症’,是对孩子们在开学时间节点附近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现象的一种通俗说法。”专家表示,“从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进入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孩子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返校忧郁症”会有这些表现


  “返校忧郁症”具体有哪些表现,家长该如何判断其严重性?


  “如果在开学前后,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心烦意乱、容易发脾气、觉得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者有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那家长可能需要关注一下孩子是否有‘返校忧郁症’了。”


  家长应关注孩子生活作息、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如果孩子生活作息开始不规律,经常晚睡、电子游戏成瘾程度较高,频繁出现皱眉、闷闷不乐、抱怨“不想上学”等行为,那么很可能出现了“返校忧郁症”。他特别指出,如果上述现象持续半年或以上,孩子可能长期焦虑、抑郁情绪未得到纾解,此时,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提醒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对有些孩子而言,‘返校忧郁症’可能只是表象。他可能一直有潜在的焦虑或者抑郁情绪,只不过因为返校这一时间节点将其暴露出来。”


  家长也需要改变观念。“很多家长错误地定性了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出现抱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吃不得苦’‘太矫情’。家长需要更多地理解孩子,焦虑和抑郁就像心灵的‘发烧感冒’,不能讳疾忌医,而早期抑郁、焦虑是很容易解决的。”


  但在关注和重视的同时,家长也不能自乱阵脚。


  “据我观察,不少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孩子的作业需要家长监督或帮助完成,开学前后,家长的焦虑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专家们建议,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要向孩子传递焦虑情绪,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出现矛盾的时候,要让自己先平静下来,让孩子放松、完整地表达,多鼓励孩子并引导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开学季。


  多种方式帮助孩子尽快调整适应


  对于避免“返校忧郁症”,平稳顺利地适应开学生活,专家们提供了多项建议。


  调整作息是专家们给出的第一个重要建议。“让孩子早睡早起,尽快适应上学的作息。”孙美荣表示。


  其次,适当营造学习氛围。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文具和书籍,每天和孩子一起收拾书包,一起讨论带什么东西去学校,在这些问题上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对学习内容做复习或预习,引导孩子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此外,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更加正面、积极的态度思考返校生活。比如,今天和同学们聊了什么有趣的事或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交流,关心孩子的人际交往,定期了解孩子的感受。专家提示,在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大口号”“严要求”,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在安排学习任务时要更加具体可行,如坚持每天做5道算术题来提高算术能力。


  同时,学校教师也能对孩子起到帮助作用。例如,在开学后1—2周不安排过多的学习内容,给学生留一些适应时间。


  专家还提醒,开学后,孩子反馈“白天晕乎乎的”,出现大脑不清醒、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很正常,一般2周左右会好转。此时,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鼓励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听音乐、运动等,避免孩子处于焦虑状态。





(来源:科技日报 侵删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