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失眠,已不是单一睡不好觉怎么简单。失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可能增加车祸和生产事故发生率,降低工作效率,影响生活和婚姻质量;使人过早衰老,增加心和血管负荷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感冒,癌症发生率增加;还引起多种不适症状,如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记忆障碍、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心境恶劣;失眠亦是导致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以及儿童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成长发育,等等。
针对如此情形,临床上又存在着失眠共病现象,中国睡眠研究会制定出:今年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提醒全社会关注睡眠与健康,没有健康睡眠,百病就会丛生。
笔者根据中医学理论 , 从临床调查和脏腑辨证入手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 对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前来就诊的病人 , 曾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因素调查分析3145 例 , 结果显示 , 患五脏躯体疾病的有 2558 例 , 约占总人 数 的 74 .97 % 。其 中 , 肝 病 不 寐(887例 ,34.67 %) 、 脾病不寐(283例 ,11.06 %) 、 肾虚不寐(254例 ,9.92 %) 、 肺病不寐(140例 ,5.47 %) 、 心病不寐(69例 ,2.70 %) 。此外 , 还有一批患病日久属内、妇杂病 , 常涉及多种脏腑病变 , 在此辨证为肝郁瘀阻有 918 例 , 占总人数 35.88 % , 治宜平肝解郁 , 活血安神。所以说 , 以失眠为主症来就诊的失眠症 , 轻者夜难入眠或早醒 , 重者气血逆乱 , 影响心、 肾、 脾、 肺功能 , 或加重旧恙复发。互为因果而发病 , 往往症情错综复杂 , 非一般从心能治好。因而 , 提出 “五脏皆有不寐” 的证治规律 , 符合临床实际。
失眠痛苦缠身,平时怎么办呢?这是一个如何解脱、预防与康复的问题。从我们长期临床实践体会到以下几点:
[1] 体脑并用,精神乃治
从《内经》中“阴平阳秘,形与神俱,精神乃治”一句中笔者得到启发,当今失眠症康复与预防的主题思想是“尊重自然,合理作息,顺应四时,有益健康”、“体脑并用,精神乃治”。
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相适应,二者不能偏废,才能保持人的体格健壮和精神健康,适度体力活动大有益处。总的来看,失眠者有的是精神活动超负荷,有的是整天多思多虑,而体力活动不足。有的人经治疗好转后,常不易巩固,其原因之一是长期体力活动太少,精神负担太重,矛盾较多。所以,无论从治疗巩固角度来讲,或从未患失眠症预防角度来讲,都有一个如何体脑并用的问题。所以说,节假日室外走走、动动有必要。
[2] 高粱厚味伤健康
目前存在着应酬、饭局增多,从饮食结构来讲,要逐步注意少吃海货和美味佳肴,或滋腻补品,菜肴以清淡,合自己的口味为准。我们体会是:素菜餐餐有,鱼肉酌量有,海味偶尔有。主食除米饭外,可以加一些杂粮,如大麦片、玉米等大有好处,可以降血脂,防止肥胖,缓解动脉硬化。
[3] 不乱投医、乱吃药
失眠症发生后,不要乱投医、乱服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几天失眠是难免的,一般自己懂得其发生的诱因,及时注意调整、休息、补睡眠,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恢复正常睡眠的,不要一见失眠就害怕生其他重病,立即服安眠药。如果持续二周以上,一夜只能睡2-3小时,并出现白天头晕、头胀,心慌心烦,口干等,甚则影响工作或学习功能,当可去医院求医,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服药首选应以中药为主,一般副作用较少。就医服药见效后,不要马上认为病情已愈,立即恢复原来紧张的工作,或又进入原来的一种精神环境或生活环境,往往易于使失眠症复发、最好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生活、工作环境过度一下,使之能巩固一个阶段,这样才有利于减少病情的再复发。
[4] 提倡科学人生观、世界观
提倡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不为迷信、金钱万能所诱惑,导入误区。工作之余,多看一些能提高自己文化修养的书籍,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的认知功能和行为符合客观实际,提高抵御迷信、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能力,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多作善事。
夜间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因为睡眠是人恢复精神和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强调失眠症患者应及时对症治疗,否则会损害健康。所以说,睡眠混乱 百病丛生。健康睡眠,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