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们返校了,幼儿园门口都免不了上演宝宝撕心裂肺哭喊,和家长难舍难分的一幕。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是孩子出现了分离焦虑。
婴幼儿与家人长时间共处,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分离,会产生伤心、痛苦的情绪,以表示拒绝分离。这种心理焦虑多发于学龄前期。从中医的角度看,孩子的心理焦虑,属于情志呵护的范畴。
如何呵护宝宝的情志,处理宝宝的情绪,让TA放下心理负担,开开心心跨进集体生活呢?情志调节和饮食顾护都有办法去应对。
心理学家口中的“分离焦虑”
是宝宝用负面情绪和你撒娇
面对宝宝表现出来的分离焦虑情绪,一句“你怎么那么不懂事、不听话,一点都不乖!”是家长最伤害孩子、最不该说的话。分离焦虑是孩子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情绪,它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更不是孩子要故意和你对着干。在和熟悉的亲人分离一段时间、空间后,需要重回亲人身边,汲取安全感,这是动物的本能,人类也不例外。从和熟悉的亲人朝夕相伴,突然转换到集体中,要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对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子来说,压力是不小的。但小孩子哪会正确表达?只能通过尽情地宣泄情绪,和家长撒娇。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把孩子第一次上学的心理分为“反抗-失望-超脱”三阶段:
反抗:用比较激烈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不满。最常见的表现是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发现反抗无用后,孩子的情绪会变得委屈失落,有的用沉默表示抗议,有的还会不吃不喝,在幼儿园也不愿和老师、小伙伴交流。
超脱:当逐渐适应了新环境,和老师建立信任,结交了新朋友之后,通常孩子都能脱离焦虑情绪,融入集体。
虽然一般孩子会经历这些阶段,但并不等于宝宝有了分离焦虑,家长就可以置之不理,顺其自然了。情志问题若不及时呵护,宝宝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影响。
情绪长时间紧绷,可能导致宝宝体质敏感、容易生病。有的宝宝还会出现“习得行为倒退”——原本在家做得很好的如自己吃饭、如厕等习惯,到了幼儿园突然不会了,甚至无法自控,比如会尿裤子。
家长还应该知道,分离焦虑情绪会有一定反复性。有的宝宝原本在幼儿园玩得好好的,突然见到家长,哪怕只是别人的爸爸妈妈,甚至只是陌生的大人,又会想起不久前的分离,立刻哭起来。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反复强调,家长一般不要在非接送时间出现在幼儿园的原因。很多时候,分离焦虑不仅来自于宝宝的入园压力,还源于家长自身。

掌握这几个小技能
是给宝宝消化分离焦虑最好的帮助
一步三回头、偷偷扒窗口……家长的分离焦虑,其实一点都不比宝宝少。担心宝宝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吃不饱,衣服湿了没及时换,被同学欺负……这些细碎的担忧,总让家长牵肠挂肚。
而家长的这些焦虑情绪,其实全都顺着亲情的纽带传递给了宝宝。送宝宝入园后,长时间关注宝宝不肯离开,宝宝一哭闹说想回家,都上前回应甚至心软妥协——恰恰是最不利于处理分离焦虑的做法。
其实,家长之所以忧虑担心,是不确定宝宝是否已经充分做足了准备入园。我建议,家长可以先对照宝宝入园前大致应该掌握的技能表,提前在家训练好。
基本生活技能:会自己吃饭喝水,或者懂得表达饿了、渴了、累了、想上厕所等需求。
人际交往技能:会表达“谢谢”“对不起”等基本礼貌用语;不害怕独处,乐于与他人交流;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所有物”。
如果孩子连基本生活技能都没准备好,其实暂缓一年半年入园未尝不可,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快地帮助宝宝度过分离焦虑期。
1.不妥协、不迟疑
从依赖到独立,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认识到这点,无论入园初期宝宝闹得多厉害,家长都要积极鼓励,但不妥协、不迟疑,温柔而坚定。送到就走,不要徘徊。如果宝宝总想着一哭闹事情就能有转机,只会闹得更凶。
其实那些所谓的实时监控工具,没有太多必要,并不利于家长缓解自身焦虑。多给宝宝独立的空间和机会,给老师一些信任,宝宝会比你预期的做得更好。
2.多创造幼儿园美好记忆
放学后,有质量的亲子时光十分重要。家长可以趁这个时间段,耐心引导孩子讲述幼儿园的趣事,帮助加强孩子对幼儿园的好印象。像“不听话就告诉老师”“不听话就不来接你”等玩笑话,或张口就问“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等负面信息,不建议和宝宝说。宝宝的小心灵都是很敏感的,最容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3.宝宝怕生?从去楼下买零食锻炼起
很多家长都担心宝宝内向、怕生,无法和陌生人相处。这样的宝宝,分离焦虑的过渡期会更长一些。
家长可以在宝宝入园之前,循序渐进地帮宝宝做好独立的准备。只要保证安全,可以让宝宝从一个人在房间独自玩耍开始锻炼。家长可以在另一个房间做自己的事情,互不打扰。每隔15分钟左右看看宝宝,这个时间间隔可以逐渐拉长。
锻炼孩子和人交流的能力,小区同龄的玩伴是接触幼儿园小集体前最好的锻炼,家附近的超市、小卖部、玩具店等是最好的场所。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买喜欢的东西,从挑选物品、和收银员交流,到完成购物,孩子的辨识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最关键的是,对待“经常见的陌生人”,孩子能学会建立起一套相处模式。当然,为了安全,家长最好在身边,或身后不远处陪伴,但过程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
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不一定非要带宝宝去上昂贵的早教班。
4.把幼儿园新环境变成熟悉的环境
提前带宝宝去幼儿园熟悉环境,建议家长可以亲自介绍幼儿园老师,允许宝宝带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水壶、小玩具等陪TA上学。这些细节,都能把新环境更快变成宝宝熟悉的环境。

(文章摘选自网络)
主 编:杨定光
编 审:张 禄
编 辑:刘泗花 李晶
1.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本公众号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需要删除的请联系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处理。(电话:0856-812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