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常常认为记忆力下降是老年人正常的衰老现象,比如: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丢三落四、不会算账、词不达义、想不起亲朋好友的名字、迷路、性格改变等等,殊不知这正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痴呆与认知障碍的早期症状,如果错过疾病早期的治疗机会,中重度痴呆的治疗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给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痴呆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预防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退的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涉及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视空间功能、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在病程某一阶段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1)阿尔茨海默病:最为人们所熟知,占到所有痴呆类型的50%-70%。2)血管性痴呆:是第二种最常见的痴呆症。占15%~20%,是脑血管病变或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脑损害,大脑供血不足所致,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或中风有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困惑和迷失方向是常见的早期症状。3)路易体痴呆:占痴呆的5~10%,由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沉积引起的,和阿尔茨海默病有许多共同的症状。4)额颞叶痴呆:是一类相对少见的痴呆,患者出现痴呆症状的年龄通常较早,年龄最小可达45岁。5)帕金森病痴呆:是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占所有痴呆类型的3.6%,是帕金森病的常见并发症,多数患有晚期帕金森病的人会发展成痴呆。50%-8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经历某种程度的痴呆。常见症状包括:抑郁症、睡眠障碍、混乱、幻觉、情绪波动、口齿不清、食欲变化。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动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随着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在中国,每20个65岁以上的人中就有1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中国目前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约1000万,居世界之首,预计2050年,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过4000万人。对于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来说,疾病夺走的不止是记忆,还有亲情、金钱与时间。中国每年约有20.15万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走失。中国每位患者平均每年花费约12.25万元。平均每个月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时长达到266.6个小时。一个家庭面临着照护成本高、心理压力大的双重压力。2)性别也是影响AD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女性的大脑比男性更容易受到伤害,更易患 AD。绝经和雌激素缺乏是AD的危险因素,65岁以上的女性AD患者大约是同龄男性的3倍。3)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家族成员中有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已患阿尔茨海默病,这类人群要小心。4)患有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癫痫等。5)遇到了一些困扰: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社会心理因素。近期的事遗忘突出,妨碍日常活动(比如:刚吃过饭就不记得,还要吃饭)做事缺乏主动性、日常家务处理时间延长、时间观念产生混淆、付款计算常出错。当他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抓住治疗的黄金期。尽早延缓病程发展,一方面可保证患者一定的日常生活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大大减轻照护者的压力。无法独立生活 (比如:穿衣常扣错扣子,或把裤子当衣服穿)、记忆力丧失更严重(比如:不记得家住哪里,很容易迷路)疑神疑鬼,焦躁不安(比如:怀疑有人偷东西,配偶有外遇等)说话越来越困难对于中度AD患者来说,若不及时诊治,患者病程持续恶化,一旦进展至重度可能就错失了治疗良机。生活完全不自理 (吃饭、穿衣、洗澡都需要他人照顾,大小便失禁)、严重记忆力丧失 (只有片段的记忆)、失去时间、地点概念(不认识熟悉的人,不知道时间和地点)、行动开始需要轮椅或卧床不起对于重度AD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是前提,因为此时改变疾病进程已十分困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帮助减轻照护者的负担。对于很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来说,承受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打击,还要面临更现实的照护重担。患者病情每况愈下,对于照护者而言心理压力也日趋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有三点,主要为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精神行为症状减退,认知功能下降。这三点简称为ABC症候群。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特定的评估量表。1.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推荐ADL量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由美国的Lawton和Brody于1969年制定。量表包含人们日常生活的最基本方面,如衣、食、住、行、生活自理和社交行为等。包含14项,每单项分为四个等级。可根据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2.精神行为症状评估推荐NPI量表:分为症状部分评分和苦恼部分评分,通过询问照料者来评估患者12种精神行为症状。无正常参考值,分数越高代表BPSD越严重。3.MMSE量表用来评估总体认知水平是否改善:可对痴呆患者的智力和认知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估。根据不同分段的测验得分,可将患者的认知受损程度划分为:正常、轻度痴呆、中度痴呆、重度痴呆。全面-全面关注认知下降、精神行为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减退联合-药物治疗联合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干预,积极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维持一定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照护者的负担)。1. 减少糖、盐、油的摄入量。2.积极参加体育活动。3.避免过度喝酒,抽烟,生活有规律。4.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等。5.要吃富含胆碱、含维生素B12的食物。6.对事物常保持高度的兴趣及好奇心,防止记忆力减退。7.勤用脑,预防脑力衰退,读书发表心得,下棋,写日记,写信等都是简单而有助于脑力的方法。8.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9.保持年轻心态,开朗的心情。10.经常活动手指。11.不使用铝制餐具。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