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过,我省天气炎热、普降暴雨,蚊蝇易孳生、病菌繁殖快,接触污染大,加之近期多地出现洪涝地质灾害,食物和水源可能受到污染、滋生细菌,大家应关注灾后食品安全,避免或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炎夏当头,日常还应做好防暑降温、防蚊灭蚊,外出及户外工作者要谨防中暑发生;自5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省份及我省流感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大家要做好日常预防,建议≥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疫苗且无禁忌症的人尽早进行疫苗接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大家需做好新冠常态化防控并配合属地防控管理,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近期多地出现洪涝地质灾害,且正值夏季最热时节,气候炎热,温度高、湿度大,食品易受细菌污染、腐败变质,特别提醒应关注食品安全,避免或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防控建议: (一)强化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勤洗手、用公筷、分餐制、生熟分开,各类瓜果洗净去皮,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注意饮水安全。不喝生水,提倡喝开水。尤其不能喝未经消毒处理的江河湖泊水和井水等,必要时购买桶/瓶装水。 (三)选择安全食材。采购食品时注意查看食品包装标识标签,不购买或捡食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变味、变酸、变色、发粘、发霉等变质食物,不吃生的和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肉类食品,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马桑果等野生植物,严禁食用野生动物。 (四)保持清洁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和加工过程中应勤洗手,不用脏手和不洁工具接触食品。厨房用具(菜板、菜刀和盛装容器)做到生熟分开,使用前清洗干净,定期用蒸煮法消毒。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并采取防鼠、防虫、防蝇等措施。特别是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购买、制作过程接触生鲜食材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口鼻。 (五)烧熟煮透食物。加工食物时,尤其是海/水产品、禽、肉、蛋类、四季豆等应彻底烧熟煮透。剩饭剩菜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尽量少吃凉拌菜,不加工和食用冷荤类食品,不生食动物性食品。 (六)科学存放食物。食物存放应加盖,做到防尘、防蝇、防虫、防鼠。熟食一般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两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食物应及时冰箱冷藏,且不宜储存过久。 (七)及时就近诊治。一旦发生因进食食物引起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时,患者应尽快就近到医院就诊。可立即采用简易方法(用手指、筷子、勺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帮助中毒患者催吐,以减少毒素吸收;同时留存进食的可疑食物样本。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人群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由于流感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尤其是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防止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叠加感染风险。
防控建议: (一)接种疫苗。流感疫苗安全、有效,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份已更新上市,各疫苗接种点已开展本年度流感疫苗工作,建议≥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疫苗且无禁忌症的人均可在医师指导下尽早进行疫苗接种。通常接种流感疫苗后,需要大约2-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不过,流感疫苗带来的抗体水平,在随后6个月至8个月后逐渐下降,而且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所以,每年都要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二)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要立即洗手;要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室、教室、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流感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疲劳,多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参加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御流感的能力。 (五)注意隔离,及时就医。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同时密切患者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蚊媒传染病是由病媒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其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疟疾是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防控措施: (一)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水养植物定期换水,消除蚊虫孳生场所。 (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避剂等。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三)前往东南亚、南美洲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量避免外出,防止蚊虫叮咬,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如实告知医生旅行史或居住史。 (四)疟疾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在非洲和东南亚依然肆虐,前往境外疟疾流行地区须准备防蚊物品,使用蚊帐、涂抹驱蚊剂等防止按蚊叮咬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回国后需要关注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出境旅行史。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夏季高发。中暑的症状有轻重之分,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会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现象。
防控建议: (一)在高温天气,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合理休息; (二)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须加强通风降温设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三)避免正午时段外出。外出时,应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并涂抹防晒霜; (四)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夏季适量补盐、饮食清淡、保证能量充足,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 (五)若发生中暑症状应及时拨打120,前往就近医疗点就医。 最后,七月是学生暑假时间,家长应提高警惕,加强对孩童暑期安全教育,以免游泳、戏水时发生溺水事故,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