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不舒服,却又查不出毛病?你知道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化障碍吗?
躯体化障碍是什么? 通俗地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压抑、不满等负面情绪,而且又没有办法在情感上得到宣泄和释放,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在生理上表现出某些不适症状,这就是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患者在情绪体验和言语表达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经常通过躯体感受,如胸闷、憋气、怕冷等来表达精神上的痛苦,并且倾向于过分关注、夸大自己的躯体感受。 躯体症状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表现为各种不适或疼痛。患者长时间四处求医,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也不能打消患者疑虑,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可导致社会功能缺损。 躯体化障碍的类型 1.躯体化障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常见症状为胃肠道不适(疼痛、打嗝、恶心呕吐)、皮肤出现异常感觉(瘙痒、疼痛)。 2.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由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发生躯体形式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征,常见的症状有胸痛、呼吸困难、出汗等。 3.躯体式疼痛障碍: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常见症状是头部、腰背部、面部疼痛,疼痛的时间、性质、部位常常变化。 4.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主要临床表现是担心自己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 躯体化障碍的起因 1.生物因素 神经心理检查证实,躯体化障碍患者多伴有大脑半球双侧额叶的功能缺陷和非优势半球的功能减退。 2.心理因素 性格特征:神经质(情绪不稳定)敏感及内向性格的人,过多把注意力集中自身躯体的不适,导致感觉阈降低,增加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易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和疼痛。 获益意识:通过呈现患病角色,可以回避不愿承担的责任并取得关心和照顾(比如一位年迈的女士表现为持续腹痛,从而吸引她子女周末看望) 表达障碍:有些患者不能口头表达情感,因此运用躯体症状来发泄他们的情绪状态,缓解内心冲突。 3.社会环境因素 负性生活事件:持续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容易导致不良情绪、导致对感知的敏感和扩大化,使当事人增强了对自身健康的负性评价。 社会文化因素:负性情绪常常被社会看作无能耻辱的表现,从而阻碍该类情绪的直接表露,而躯体不适的主诉则是一种“合法”途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患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否认,甚至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体验,而关注自身的躯体不适。 躯体化障碍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建立医患关系很重要,治疗专家耐心向病患解释躯体化障碍相关知识,以正确的态度来接纳患者的诉苦,告诉患者要相信医学,不要放弃治疗。 2、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