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有以下几大表现,父母要高度警惕
您的孩子是否经常出现如下情况 做作业拖拖拉拉、完成速度慢 常常“马马虎虎”,把6看成9,把d看成b 容易发脾气 老师常常告状,上课小动作多,爱走神 与同学相处不融洽… 多动症,学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写为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冲动。 1、注意障碍 (1)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或常常不断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在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 (2)在与成人交谈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3)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作业或指定的其他任务。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或其他随身物品,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 2、活动过多和冲动 (1)经常显得很不安宁,小动作多,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仿佛精力特别旺盛。 (2)在采取行动前缺乏思考、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扰乱同伴的游戏,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 (3)在任何场合说话特别多,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或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4)情绪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受挫折而情绪低沉或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5)要求必须立即满足,否则就哭闹、发脾气。 3、学习困难 因为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影响了患者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水平。 4、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 (1)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也困难。 (2)少数患者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 成人期的表现 (1)持续性活动过多:不能放松,不能坚持安静活动(如看电视、读报),经常处于活动状态,不活动则感到烦躁。 (2)注意缺陷:在交谈时不能集中注意,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容易关注其他刺激,即使有意试图排除外界刺激),难以集中精力在阅读资料或工作上,经常“健忘”,丢失东西或忘记东西所放的地方,忘记事先的计划、钥匙、钱包,“走神”。 (3)无条理性,不能完成工作:在做工作、家务、作业时无计划、无条理性,经常不能完成工作,为图新鲜从一项事情转到另一项事情,在各种活动、解决问题、安排时间等方面无条理,无明确方向。 (4)情绪不稳定:被他人评价为像“青少年”一样情绪容易变化,如从情绪正常很快发展到抑郁,或者高兴,甚至兴奋。描述自己经常“崩溃了”、“烦恼”、“不满”。这些心境突然改变而不伴有相应的生理变化,心境变化可能是对一些刺激的反应,或没有原因的自发变化。 (5)情绪暴发:突然发脾气,自己也为此感到可怕;容易被激惹或经常处于容易被激惹状态。这些情绪方面的问题影响到患者的人际交往。 (6)情绪反应过度:对刺激的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上超出正常,过分抑郁、捉摸不定、焦虑和发怒。情绪的过度反应影响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面对和处理问题时经常感到危机感,难以去应对,爱与人争论。 (7)冲动:轻者在未思考成熟前既发言、打断他人的谈话、无耐心、冲动性购物,重者相似于躁狂发作或反社会行人格障碍。不同程度的工作能力差,建立人际关系轻率而过快(如多次结婚、分居或离婚)。反社会行为,如驾车兜风、在商场偷东西。参与活动或做事时图一时快乐而不顾及后果,如疯狂购物、愚蠢投资、危险驾驶等。 并发症 这些症状表现可能进一步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差及其他行为问题。长此以往,可能影响孩子的精神健康及生活质量。不加以治疗,66%-85%患儿的ADHD症状和功能损害可持续至青少年和成年期。 · 患儿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成绩差,行为不良,容易被人歧视。 · 患儿不服管教,与父母关系紧张,影响家庭和睦。 · 在校惹是生非,上课捣乱,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 · 因为表现不好常常被批评甚至惩罚,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逐渐丧失,性格孤僻或怪异。 · 多动症患儿到青春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药物及酒精滥用、不良性行为、逃学,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 · 成年期仍可存在多动症的影响,如做事有头无尾,无法维持固定的工作;很难和他人和谐相处,社会关系紧张;家庭婚姻关系不良;收入低下等。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可不只是“调皮捣蛋”而已。因此,ADHD一定要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 •联系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