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第三人民医院聚焦“三着力三深化”实现跨越转型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该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质量为先、改革创新,明确“大专科、小综合”的战略规划,坚持“大民政、小市场”的民生保障,推行“大卫生,小差异”的同质发展;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转,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作风、重特色、提质量、稳增长、促改革、拓领域、建名科、树品牌、增效益、惠民生同步推进,业务发展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融入“卫生圈”,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以“三着力、三深化”实现医院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健康发展。2021年4月,获批更名为铜仁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先进集体称号”。同年,在铜仁市2021年度综合考核中,第三人民医院被评为“第一等次”、该院精神科获批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2年共申报市级科研项目6项,获市级科研立项3项。 狠抓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重大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严”字当头,牢固树立“工程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理念,在机制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梳理并解决问题,工作之初积极主动对接,成立项目专班,强化流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精准部署,定期通报进度,真抓实干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在3个月内完成南院区一期建设规划300张床位改造并投用。全力推进医院二期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积极筹建市老年公寓养护楼项目。 加大硬件投入,实现更新换代。加大医疗设施建设投入,办公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医疗设备等设施在原基础上全面更新换代,有力促进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坚持高质办院,实现稳步运行。先后成为贵州省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专科联盟理事单位、精神病诊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陈晋东教授工作室、铜仁市精神科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铜仁市精神卫生中心、铜仁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医院精神科成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被选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铜仁市人民医院协作培训基地、铜仁市职业技术学校“实习基地”、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临床教学医院。 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利用患者满意度评价系统和对出院患者回访,收集患者及家属建议意见,梳理分析问题,采纳科学合理建议意见,不断循环优化服务流程。过去5年,总治疗量48758人次。其中门诊量逐年增加达到39984人次,入院患者8774人次。2021年较2017年同比治疗量增长422.6%、门诊量增长602.3%、入院量增长75%。在服务量提高的同时,不断健全完善优化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建立调整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下设12个委员会,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 坚持党建引领,创建党建品牌。以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志愿服务、心身健康“三进”实施方案作为载体,积极创建具有精神专科特征的“党建领三医·身心康万民”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以“红心、廉心、匠心、仁心”激励干部职工奋发向上。在医院改革发展中打造专属“三医”特色的党建品牌。 坚持文化强院,凝心铸魂塑形象。以“人道、精业、创新、惠民”为院训,以“树行业标杆”为愿景,围绕“呵护人民群众心身健康”的使命,以“病人为中心,患者需求至上”为工作理念,确定“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控制成本、规范流程”的工作措施。全面落实“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公益性、联盟性、人文性,智能化、精细化、同质化”的“三好、三性、三化”工作思路。形成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公益性鲜明,富含专科特色,注重质量安全,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厚积薄发的医院文化,努力打造让社会满意、职工幸福的现代化医院。 着力强化管理执行力,保障民生福祉 坚持平安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警务室,与文昌派出所签订了警医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落实警医联动机制。同时加大投入,购置安全技防设施设备,提高安全技防能力。2020年,被平安铜仁建设工作直接评定为“优秀等次”单位。 坚持惠民医疗,践行社会公益性。配合主管局做好“三无”精神病人的管理治疗工作,坚持落实“先看病、后付费”惠民措施,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强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万医下基层”“精神卫生日”等工作的落实。今年开展义诊志愿服务5次,惠及人民群众1200人次,为75名困难患者申请了残联免费服药治疗补助,惠民医疗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坚持防治结合,健全重精康复网格。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模式。建立以康复为目标,以社会心理干预为重点,医院治疗与社会、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对辖区重点精神疾病患者建档立卡,定期开展随访、心理咨询、药物调整等工作,建立家庭病床,使患者在康复期能够得到维持的专业治疗。为病患的家庭成员培训社区康复技能,通过有效的家庭干预,提高医从性,减少复发率。 坚持防疫措施,保障群众生命健康。落实“早、快、准”防控要求,采取五项措施开展患者的医治、疗养和关爱服务。分区分类设置;主动对接,保障疫情期就诊救助需要。迅速反应,组建院内留观缓冲病房。封闭病区,筑牢在院病人防疫的“防火墙”。在社会中履行社会责任,设立心理热线。 深化政策配套,提升优质服务 深入解读医保政策,深度实惠就医群众。通过政府补贴、医保少量报销、医院优惠减免、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统筹到市级拨付等措施,研究制定对患有重点精神疾病,有家无业且支付精神疾病基本医疗费用有困难的患者实行救助的政策,进一步解决了精神残疾患者就医难问题。 推进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组织领导,立足医院实际,多方协调联动,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统筹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规范辅助检查,推进医药分开。 深化高层次人才的补给。过去五年,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劳务派遣、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人才73人,其中2022年引进59人。按照需要层次论进行有效激励,实行小励给利、中励给名、大励给业的激励原则。2021年以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教授、博士5人,通过专家定期坐诊查房,树品牌,育人才;开创新技术新项目,助开展,出成效;重视提质量强管理,促规范,保安全;开展系统培训讲座,长技能,拓视野;奋力推动科研创新,促起步,零突破;助力顶层设计,开思路,谋发展,全面指导医院四大模块及医院发展十大重点工作。2021柔性引进遵义医科大学高级会计师1人,定期开展医保、财务指导。 乘东西部帮扶快车发力。建立医联体模式,加强东西部帮扶协作,发挥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苏州市广济医院等医院对三医“传、帮、带”的提高作用。2019年,与苏州广济医院建立惠民医联体模式,以“人才输送业务指导”模式,先后派20余名业务骨干进行交流指导业务工作。2021年,三医成功搭上莞铜协作快车,与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签订帮扶协议书,加强交流协作,多次开展实地调研交流指导;共派出5名业务骨干到东莞第七人民医院进修学习。 谋划提档升级拓展服务面。2021年4月,三医全面启动三级精神病医院创建工作,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严格对标对表,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奖惩办法、考评细则,明确创建工作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培训、贯标、推进大会,牢固树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提升内涵”的创建理念;根据《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考评办法》,逐项逐款梳理,并在日常业务工作中纳入常态化管理和考核;通过“走出去”观摩学习,“请进来”指导提升,开启白+黑、5+2模式,补短板、强弱项、抓整改,全院干部职工全心全意投入创建工作。目前,三医已具有作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条件。 以深化学科建设拓展服务能力为引领 深化诊疗项目,做优精神科医学。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促进诊疗规范。广泛开展心理CT、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生物反馈治疗、康复治疗、团体心理咨询等一系列诊疗新项目。使精神科治疗具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行为治疗和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优势。 深化健康科普,做大心理医学。从治疗心理疾病转向心理保健、心理体检、心理减压、心理治疗、心理康复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服务。在加强院内心理科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全市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以进入学校为主,联合重点机关单位及部分社区,分步骤完成全市各类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多渠道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及宣传,按需进行心理疏导及干预,逐步提高全市人民心理健康水平。 深化科研建设,做强服务技术。成立短程心理治疗研究室、运动疗法研究室、降乳汤研究室,确立研究经颅磁相关课题1个。 深化“大专科,小综合”建设,做实综合医学。精神病专科医院设立综合医学学科是躯体疾病诊治、卫生应急的需要,也是减少社会偏见、完善医院功能的需要。按照先有后全、先小后大的原则,先后增设内科、外科、妇产科、麻醉科、中医康复科、康复中心、MECT室、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科、心身科、物质依赖科、戒毒治疗科等科室。完善医院功能,改变医院形象,四轮同时驱动,高效推进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 铜仁市第三人民医院将紧扣政府、患者、职工“三个满意”的目标,守牢质量安全的底线,持续以革弊创新的举措和以滚石上坡的韧劲,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多元化健康需求,加快实现铜仁市第三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作者 刘四花 张娜 杨依 ) 来源:多彩贵州